2022年高考真题——语文(北京卷)

阅读下面文言文,完成下面小题。

夏为天子,十有余世。殷为天子,二十余世。周为天子,三十余世。秦为天子,二世而

人性不甚相远也,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,而秦无道之也?其故可知也。古之王者,太子乃生,固举以礼,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。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,闻正言,行正道,左右前后皆正人也。夫与正人居之,不能毋正,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;与不正人居之,不能毋不正,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。及秦而不然。其俗固非贵辞让也,所上者告也;固非贵礼义也,所上者刑罚也。

凡人之智,能见已然,不能见将然。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,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,是故法之所用易见,而礼之所为难知也。若夫庆赏以劝善,刑罚以惩恶,先王执此之政,坚如金石;行此之令,信如四时;据此之公,无私如天地耳,岂顾不用哉?然而曰礼云礼云者,贵绝恶于未萌,而起教于微眇,使民日迁善远罪不自知也。孔子曰:听讼,吾犹人也,必也使毋讼乎!为人主计者,莫如先审取舍;取舍之极定于内,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。安者非一日而安也,危者非一日而危也,皆以积渐然,不可不察也。人主之所积,在其取舍。以礼义治之者,积礼义;以刑罚治之者,积刑罚。刑罚积而民怨背,礼义积而民和亲。

故世主欲民之善同,所以使民善者异。或之以德教,或驱之以法令。道之以德教者,德教洽而民气乐;驱之以法令者,法令极而民风哀。哀乐之感,祸福之应也。秦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,与汤武同,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,六七百岁而弗失;秦王治天下,十余岁则大败。此亡它故矣,汤武之定取舍审,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。夫天下,大器也。今人之置器,置诸安处则安,置诸危处则危。天下之情与器以异,在天子之所置之。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,而德泽洽,禽兽草木广裕,德被蛮貊四夷,累子孙数十世,此天下所共闻也。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,德泽亡一有,而怨毒盈于世,下憎恶之如仇雠,祸及身,子孙诛绝,此天下之所共见也。是非其明效大验邪!人之言曰:听言之道,必以其事观之,则言者莫敢妄言。言礼义之不如法令,教化之不如刑罚,人主胡不引殷、周、秦事以观之也

(取材于《汉书·贾谊传》)

6.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 )

A. 秦无道之也      暴:短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. 所上者告也      讦:揭发

C. 之以德教        道:引导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 祸及身          几:大多

7. 下列各组语句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(   )

A. 秦为天子,二世而亡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下之情与器以异

B. 是故法所用易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秦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

C. 使民日迁善远罪不自知也      世主欲民之善同,所以使民善者或异

D. 而所以使民善者异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今言礼义之不如法令

8.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 )

A. 岂顾不用哉         难道反而不用(赏善罚恶)吗

B. 皆以积渐然         都凭借积累渐变使社会达到这种状态

C. 汤武之定取舍审     商汤和周武王审查并制定治国的方略

D. 人主胡不引殷、周、秦事以观之也    人主为什么不引用殷、周、秦的史实来考察上述言论呢

9. 根据文意,下列理解与推断,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 )

A. 培育美好的品德要从小做起,应该营造良好的环境,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

B. 一般人的智力有限,可以明了已经发生的事情,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情。

C. 君主面对各种不同的言论,必须有正确的辨别之道,那就是要以事实验证。

D. 君主的治国方略不一定会应验于国之安危,百姓哀乐才是国之安危的根本。

10. 请归纳文章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礼义的作用。

答案及解析:查看︾

我要纠错

 试题编号:No.2634316  
 
错误类型:
(*)
   
错误描述:
   
验证码
(*)
   
 
说明:网页中不支持直接黏贴公式及图片。
在对理科试题进行报错时,如果内容中存在公式图片等内容。请先将公式进行截图成图片。 然后点击编辑器中的图片上传按钮。上传刚完成的截图。


联系我们  |   使用帮助  |   关于我们  |  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2005-2018  京ICP备12004309号-26